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场指南 > 职场观察 > 袁振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袁振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作者: 时间:2010/5/13 阅读:1378次
经过前期公布征求意见稿并修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于5月份正式公布,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改革。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一个教育规划,该规划纲要将决定现在到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

  中国经济时报:这次规划纲要出台整体考量的角度和具体安排是怎么样的?

  袁振国:规划纲要是21世纪第一个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在这个之前我们有经济发展的总体安排,有科技的规划纲要,前不久也有卫生、医疗的纲要出台,现在是教育的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就是面对教育的阶段性特点,规划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举措。

  首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三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四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其次,制定规划纲要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制定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最后,制定规划纲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解决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纲要去年就曾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百姓都在积极参与,请问纲要工作小组如何对待处理这些意见和建议?这中间的收集采纳过程是怎样的?在制定纲要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袁振国:有人会觉得纲要的内容读起来不一定非常解渴,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这也正是纲要制定的难点所在。

  我的一个很特殊的感受是,在教育的所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不同意见,几乎在任何一个重要的根本性问题上都没有简单的共识。有人反对现在这种高考,有人坚决维护现在这种高考;有人坚决反对撤销,有人认为就是应该撤销,人和人不一样,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就是应该有不同分配;有人主张要减负,有人觉得学生就是应该刻苦学习;有人主张要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也有很多人认为,没有行政就没有效率;有人主张要下放学校自主权,还有人认为,现在学校的权力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有不同的声音,各有各的道理,为什么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不能解决,就是由于因素太复杂。

  因素复杂有多种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不同,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标准;二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决定了很多事情需要一个过程;三是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协调是纲要写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我们着力最多的。

  具体过程是,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后,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直接参加、近2000人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邀请各领域100多位高层次专家组成咨询组,成立东中西部9个省区市分区域规划小组和7个教育分领域规划小组。

  从2009年1月上旬到2月底,分两个阶段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件14000多封。文本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提出意见建议4970多条。文本前后进行了40轮大的修改。

  中国经济时报:教育不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不均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纲要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意见思路?

  袁振国:首先,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雪中送炭,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政策措施向最困难群体和最薄弱环节倾斜。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及未来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要求,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党中央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扩大教育公平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包括免费政策、资助政策、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阳光招生政策等,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针对我国教育现阶段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和机会不均等问题,规划纲要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作为战略目标,并提出:第一,明确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大战略目标。第二,确定工作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十年内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第三,明确政府的主要责任,把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作为根本措施,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第四,把发展目标落在实处,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实施重大项目,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等,推进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时报: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改革”两字在此次纲要中也特别突出。

  袁振国: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为此,规划纲要各部分都努力体现改革的精神,并在第三部分集中阐述体制改革,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体设计和推进各项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创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促进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在义务教育方面强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职业教育方面强调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在高等教育方面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继续教育方面强调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在教育投入方面,强调完善投入机制,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注重开展改革试点,针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保障。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迅速发展,“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为了把提高质量落到实处,要求加强建立提高、保障教育质量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管,完善教师资格标准,严格教师资质管理。要求在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建设项目安排上,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思想,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等。同时,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心一意抓教学,扎扎实实搞科研,端正学风,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展望一下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袁振国: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即“两基本、一进入”。

  这一战略目标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提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行列,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自然结果和社会贡献。三个目标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为此,规划纲要还把战略目标细化为5个具体目标,即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来源:人民网
热门推荐